查看原文
其他

【建党百年•浙里我家】房屋的变迁

沈静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12-24

编者按

追忆百年岁月,写读百家故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联合思政育人品牌“行走的新闻”开设青年写读「建党百年•浙里我家」专栏,用00后青年视角,体察生活百味,书写身边故事,用青春之声,把祖国发展读给你听。

房屋的变迁

声 | 制作 |王钰佳文 | 沈静 新闻191班

我家的房屋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从一层平屋再到小楼房再到现在的多层房屋中的一层,它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家生活水平变化的标志,也可以被看作万千户湖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

我出生于湖州市吴兴区环渚乡欣安村西南湾的一栋双层的小楼房。楼房的南面有一片宽阔的稻场,在水稻丰收的季节它被用来晒谷子,这时,我的太爷爷会使用一把猪八戒的武器般的农具把稻谷翻来覆去,金黄色的稻谷十分好看。我曾经快乐地往上一躺,结果爬起来时后背扎满了稻谷。当没有被稻谷占领时它可以被用来看星星。小学的时候我学习到有关于张衡和星星的课文,脑海中出现的就是张衡坐在我家的稻场上观看星星的画面。稻场的南边,有两个平屋从地上生长出来。现在的城市里没有水稻,也没有稻场,有时候连星星也没有。

据我奶奶说,在我出生前,靠东的那间曾经被用来织机。织机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把一根根线变成一块块布的行动。我没见过自己家织机,但是我见过别人家织机。我小时候,乡下千家万户都在织机。每家每户都有一间神秘的房屋被用来织机,但我非常不喜进入织机的场所。我曾经潜入过姑姑家织机的场所,织机的声音震耳欲聋,假如你要和正在织机的人说话,实在是要使出吃奶的力气。现在回想起来,我发觉这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每村每户都在织机,这个产量真是惊人,现在却像人间蒸发一样,不知道那些机的踪影了。

湖州现在有一个有名的公园叫西山漾,它是最近几年才建设起来的。为什么要提它呢?因为据我奶奶说,在楼房之前我们家只有一排平屋。我爸爸小时候,也就是改革开放没多久,我爷爷和奶奶要建造楼房,他们就去西山漾上弄石头来建造我们家的房屋。

我现在实在想象不出他们去西山漾弄石头的画面。在我的印象中,建造房子会有专业的团队拉来一车车建筑材料开始一点一点建造房屋。我也实在想象不出生活在平屋里是多么凄惨。我奶奶这边的太爷爷和太奶奶的房子是我印象中唯一住人的平屋。他们的地上没有瓷砖和地板,只有硬梆梆的泥土,虽然如此,他们仍然生活得十分愉快,毕竟是经历过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的成立这些大事件的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是他们宝贵的品质,但是假如叫我生活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中,我必定会逃之夭夭。可以说多亏了改革开放,我才不至于沦落到住平屋。

我对于造房子的印象来源于我们家的另一栋楼房。它出现在我妹妹出生后,据说我爷爷花了10万元来建造它。对于当时的10万元我没有概念,只感觉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天文数字,谁知道它现在只能在市区里买一个厕所呢。楼房取代了两间平屋,霸占了一大半稻场。我爷爷请了一个姓杨的师傅来统领房子的建设。我当时正在读小学,只记得它一点点地拔地而起。我亲眼看见了楼的建造,看到了它从无到有的过程。

现在湖州农村造小洋房都十分讲究,不像以前那样粗糙,精致得可以被称作中国农村的城堡。以前除了光滑的地砖和雪白的粉刷就别无他物了。我们新房子没有精致的装修,显得很空旷,我甚至可以在家里面溜旱冰。新楼房一共有3层,实际上第三层没有什么用处,下雨的时候还漏水。唯一的有用处是南面的阳台,它可以被用来观看风景,假如有幸遇上下雪还能堆雪人。建造了新的房屋之后我的爷爷奶奶仍然住在以前的房子里。

快拆迁的时候,我爸爸给我妈妈买了一个iPone4,我感到梦幻和不真实,然后和我妹妹抢着玩她手机上的神庙逃亡。我用iPone4拍了我们家的角角落落,免得我以后想到在农村的生活连个记忆碎片也没有。以前用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和现在的简直没法比,但是在我以前看来,用手机拍出那样的照片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拆迁是为了顺应整个城市的发展,我们村拆迁之后我曾回到我的老家,那里已被用作工业用地,简直可以用断壁残垣来形容。拆迁之后,太湖流域的一部分肥沃的水稻田被水泥地取代了。这多亏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否则生产的粮食不够多我们将饿死。种田实在不是一件悠闲的事。太湖流域的水稻种植一直可以的,但是农民仍然要吃苦。长江中下游到了七八月份的伏旱天气,干农活热得要死,我的太爷爷种了一辈子地,整个人都晒成了古铜色,到了夏天,瘦骨嶙峋的他就穿着一个短裤在家里晃悠。

拆迁之后我们得先到别的小区租房子过渡。我爸爸很嫌弃过度的地方,因为以前两栋楼房里的东西全部塞进了150平方米的空间,又挤又破。现在我居住在建造好的新小区里面,假如叫我再去住过渡时期的房子,我是万万不愿意的。

我奶奶现在仍然对我们家拆迁的时机不好耿耿于怀。我那时候15岁,能分到50平方米的房屋,但是假如16岁,就可以分到100平方米,她说我要是早点出生就好了。我太爷爷在拆迁前的几年里去世了,假如他没有去世,我们家就可以再分到100平方米的房屋,他也可以过过城里人的生活。

过渡了4年,我们新小区里的房子装修好了,装修房子花掉的钱可以在以前的农村建一栋小楼房。我像模像样地过上了在我印象中城里人的生活。

我发觉我们的生活就像政治书上说的一样,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在过程中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当我住在农村里的时候,我是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现在的我会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而这样惊天动地的变化竟然只发生在10年间。农村的人们舍弃了水稻田和一排排的织机,把自己土生土长的农村变成了城镇,假如没有社会财富的增加,这是很难实现的。我从出生起搭上国家快速发展的列车,过上了以前的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更是可以有机会去千里之外的城市上学。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我真得感谢改革开放中的每一颗螺丝钉。



“行走的新闻”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坚持十数年的文化育人、课程思政品牌,是专业课讲出思政味的成功探索,是行与学相结合丰富育人形态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行走的新闻”每年聚焦重大主题,始终坚持“行、访、叙、写”融合,以青年学生视角深耕“家”的故事,已经出版《我家四十年》《国是千万家》《我的小康之家》等成果。本篇选读文章来自“行走的新闻”新作《浙里是我家——“百年百家”观察笔记》。


推荐阅读

1.打开课程思政的N种方式——“校长导学”篇②

2.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1月29日)

3.一个“公益导师”的48小时抗疫清单

4.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1月28日)

5.学出自信 讲出底气 干出新貌:学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动员部署会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来源丨新闻191班 沈静

▶音频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广播站 王钰佳

▶今日编辑丨李青青

▶一审丨李青青

▶二审丨卢帆

▶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

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